安全是民用航空永恒的主题。跑道是机场中最容易发生事故也是事故性质最严重的区域,跑道入侵增加了航空器碰撞的发生概率和危险程度,严重威胁着机场的运行安全。
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1年,我国发生跑道入侵事件69起,其中包括4起严重事故,1起一般事故和64起其他不安全事件。
根据2013-2016年美国民用航空的统计数据,跑道侵入的数量每年上升约10%。2013年至2016年9月,分别发生了1200次、1300次、1400次和1500次;
从跑道侵入的责任来看,53%是由飞行员失误造成的,29%是由于管制员失误造成的,17%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
有鉴于此,跑道入侵是多因素综合造成的,国内外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防止跑道入侵是全面建成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的必要一环。
跑道入侵及危害
跑道上飞机起降和滑行的速度很高,一旦有物体入侵跑道,很可能发生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将跑道入侵定义为在机场上发生的任何下列事件:航空器、车辆、人员或者地面上的物体对正在起飞、着陆的飞机或即将起飞、着陆的飞机造成碰撞危险或导致间隔缩小。
可见,跑道入侵并不是事故,它是可能导致事故的一种危险情况。
跑道入侵等级分类
跑道入侵是目前威胁机场安全运行的危险源之一,每个机场都有发生“跑道入侵”事件的概率。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国际组织ICAO根据跑道入侵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A、B、C、D、E四类,其中A类最为严重,E类最不严重。
E类:没有充分显示事件的具体过程或数据来评估危害程度;
D类:符合跑道入侵的定义,但碰撞的可能性非常小或几乎没有;
C类: 间隔减少,但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来避免潜在的碰撞;
B类:间隔减小,潜在的碰撞非常高;;
A类:间隔减少,需要采取行动以尽可能避免碰撞。
可见,上述的虹桥机场和特纳里夫机场的跑道入侵都属于A类事件。
防跑道入侵的措施
跑道入侵事件的发生由多方面因素耦合造成的,包括管制员、飞行员和环境等。通过加强管制员的专业技术训练、强化管制员与飞行员的沟通交流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跑道入侵,但对人员要求较高,且人难免犯错。因此,全球民用航空也在开发相应的跑道入侵检测技术和设备应用。增强管制员监视、冲突探测能力,另一方面将帮助飞行员掌握机场布局和管制员指令,大大减少目视条件下的误差。
随着航业的快速发展,单纯依靠场面监视雷达难以适应未来机场安全运行的需要。国内外科研机构研究了一系列能有效保障机场运行安全、预防跑道侵入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跑道入侵预警系统(RIPS),跑道状态灯系统(RWSL),机场运动安全系统(AMASS),机场表面检测设备-X型(ASDE-X),最终方法运行占用系统(FAROS),跑道入侵监测、检测和警报系统(RIMDAS)和高级地面运动指导和控制系统(A-SMGCS)等等。其中,只有A-SMGCS、ASDE-X、RWSL和FAROS应用较为广泛。